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德化旅游景点大全排名(福建德化最美12大中国传统村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9:50:44    

福建,泉州,德化。

地处戴云山脉。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白瓷闻名世界。

一起来看德化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最美12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泉州市德化县国宝乡佛岭村

村落位于戴云山南麓,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至今一千多年历史,清澈国宝溪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这个传统闽南村落,古民居、古厝、古寨、古宗祠和自然风光相映成趣。

村庄中各式传统闽南古厝错落有致、宁静古朴、格局完整,具有闽南地方建筑特色的久远度、丰富度。掩映在青山碧水间的“白墙黑瓦”古厝群,显得格外婉约、古朴。


村落建筑古厝造型以硬山及卷棚屋顶、燕尾型屋脊、穿斗式木作为主要结构,古厝内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堪称闽南文化活化石。


叶氏祖厝龙楼堂,是佛岭村建筑规模最大的祖厝,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其内展示了本地叶氏的源流、家训、族规。祖厝融入以闽南文化、陶瓷文化、香文化、剪纸文化、家风文化为主题的非遗文化元素。


佛岭古村落里还有明代抗倭古堡、百年古大厝龙魁堂、福美堂等,这些一座座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古厝沿国宝溪而立,构成古村的“民居长廊”。同时,佛岭村高甲戏、南音、木偶戏、鼓亭公婆等民俗都深受人们喜欢。


2 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

位于德化县城南隅,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子清代前称“硕杰”。只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先祖取“硕彦俊杰”意命名。唐末郑昭祖到此开基起,历史悠久。


古村落里大兴堡,已近300年历史,建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为单檐歇山式土石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36平方米,240间房屋,规模宏大。堡内建筑布局对称严谨,轴线分明。环绕城垣四周架设双层倚楼。

此巨堡乃三班硕杰人郑延理携子郑展枢兴建,取名“大兴”,寄予其郑家子孙繁衍旺盛、家道事业中兴之意。

清代时期三班村落经营瓷器并经过海丝之路通往海外各国,商贸繁盛,村落尤其兴盛。大兴堡周围,又有相似闽南戴云山筑大红砖厝十座,亦为郑展枢同期所建。


3 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桥内村

桥内村位于三班镇中南部,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口有双桂桥,宋时始建,旧名连波桥,又名观音桥,横偃于大云溪面上。明代天启元年重修,嘉靖年间当地郑氏通族再建。桥为木质廊屋式结构,上有屋盖覆顶,号称"九开间",走在桥上,使人如置古屋之中。

桥内村山间有"亭光"古寨闻名遐迩。寨子建于清代,前有绿水浮塘,后为青山拱卫,寨子以石垒之,筑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只有一个石门可以进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4 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

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陶瓷业闻名遐迩,境内有丰富的高岭土矿藏资源,制造陶瓷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宋元明清的古窑址有十多处。

村落的永茂堂,为泗滨颜氏始祖颜教先肇基之地,五代后唐归德场场长颜仁郁亦诞生于此。这座古朴别致、巍峨壮观的祠堂,见证了瓷都德化千年的历史变迁。

永茂堂分为上下两进,上进大厅两旁各有东西两小厅,总面积3140平方米。俗称颜氏祖厝,为颜氏来闽定居修建。


5 泉州市德化县龙门滩镇碧坑村

列入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古朴的民居错落于青山绿水间,尤其美好的景象。

村落形成至今已500多年历史,古民居多、古遗迹多,与溪流潭水美景相映成辉。碧坑村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青山绿水之中,全村87座民房有81座均为木瓦结构的吊脚楼,最早的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

碧坑溪上有12座古桥,大多建於民国之前,其中位于村口的廊桥,粹美桥,始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桥長20米,宽5米,木結構,供人們避雨纳涼之用,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景观所在。


6 泉州市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

地处莲花峰山东麓、涌溪峡谷地带,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旧称仙苑,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落。据曾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于南宋隆兴元年从尤溪县古迹口迁居至此,为曾坂房祖。

曾坂村落传统历史建筑众多,现存“十八巷”古建筑群、古官道、古廊桥、古窑址、古水利设施、古堡、古寨、祠堂、庙宇、书院,以及名木古树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村里号称“十八巷”的明清建筑群落,曲径迂回,细数有十八条“街巷”。“十八巷”虽经历史更迭,翻修重建,基本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具有典型的戴云山建筑特色。


7 泉州市德化县杨梅乡云溪村

泉州市德化县杨梅乡云溪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庄中各式传统闽南古厝错落有致、宁静古朴、格局完整,具有闽南地方建筑特色的久远度、丰富度。村内有“鱼池楼”“种德堂”“遗安堂”等传统建筑,古迹有青云亭、白云亭。如今的村落,还设有非遗展馆、知青生活体验馆、数云斋、田上书屋、林氏家风家训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山水田园般的云溪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云溪剪刻纸闻名遐迩,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泉州市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

泉州市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群山环抱中的一个小盆地,一座座白墙黛瓦的两层木民居散落其间,田野葱茏,远离喧嚣,美好安宁,是世外桃源的样子。以历史悠久的两棵大杉树和广济桥而闻名。

七百多年前,为了逃避宋末战乱的苏氏先人,择居于此。如今村落居民均为苏氏。双翰保留有苏氏宗祠,及邻近的附属建筑乾禄堂,聚奎堂、流庆堂,翰祥堂等祠堂群。村落里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福德宫(建于元泰定丙寅年,1326年);广济桥(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

其中广济桥最为闻名遐迩。又名水尾桥、双翰桥亭。昔为德化到大田的交通要道。该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桥长24米,内宽3.5米,中间通道4.6米,通道两旁有坐椅,中部置神龛。桥旁斗拱分五层一百六一斗,顶粱和斗拱刻有虎豹狮象和花卉纹饰。桥外有重叠两层的雨披。桥中顶仿宫殿建筑,搭个小巧玲珑的藻井工艺清湛,独具一格而闻名遐迩。


10 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淳湖村

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淳湖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德化、尤溪、永泰三县交界处,群山环抱海拔850多米,如屏障般雄峙北麓的太华山鹤立鸡群,登山俯瞰这一盆地,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酷似一个船形的“人工湖”。因当地奇特的淳湖方言,“船”与“淳”谐音,故自古以来得淳湖雅称。

村民绝大多数姓郑,他们的祖先于元朝(公元1063年)由仙游坂迁入当地村民讲的是一种有别于闽南方言又不同于临近的永泰、尤溪方言,是独一无二的微型小语种“淳湖话”的方言。

淳湖村西南山坳口,矗立了一座五层木结构的古宫殿式古建筑,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由当地名流书写的“湖山桥”匾悬于四层阁楼上。从村志上得知,湖山桥始建于北宋,距今近900年,重建于1992年。阁楼里有500多年前雕成的泰山尊王雕像一尊,光绪年间尊王乘驶的“神轿”一座。


11 泉州市德化县美湖镇洋坑村

泉州市德化县美湖镇洋坑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洪武元年(1368年),许八一从永春县石鼓村田中堂迁居“扬卿”坑头溪(今洋坑)建龙源堂,为洋坑许氏始祖。村内有樟树王公园、古道、洋坑拱桥、银杏树、龙源堂等。

村庄中各式传统闽南古厝错落有致、宁静古朴、格局完整。山水田园里,古民居像燕尾一般的屋脊曳光焕彩,别具一番美好画面感。洋坑村的大多古民居修建于明、清年代,建筑沿袭当时中原古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宅院布置错落有致。

村落民俗文化传承较好。在清朝期间,该村成立了一支以太极拳表演为主的狮队,现还存有花鼓队、大鼓队、车鼓队、南音等文娱民间组织,在逢年过节时经常进行表演。


12 泉州市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

泉州市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有“海丝物源地、千年古瓷村”美誉。

高阳村陶瓷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古代德化县五大窑场、四大瓷业村之一。村内现有宋元时期窑址2处,明清至民国时期窑址24处,为德化各村之首。历史上高阳村所产瓷器80%通过瓷帮古道运往泉州刺桐港,继而畅销世界各地,是我国重要陶瓷产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物源地。

这里有着闻名遐迩的瓷帮古道。瓷帮古道即古时德化陶瓷外送的运输通道,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它始于德化,终于永春许港,全长27.5千米,途经高阳村的路段目前遗存长约4000米,约占全长的七分之一。

除了瓷帮古道,传统建筑也是高阳村的特色之一。全村拥有传统建筑316座,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建筑风格表现为燕尾脊、穿斗结构、吊脚楼等,称为“戴云山筑”,是闽东、闽南、闽西北建筑融合活化石。

相关文章